- A+

深化保险改革、保险资金、农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信用保险、大病保险……一系列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保险关键词,多有玄机。清晰、简洁中,圈定行业发展脉络。
近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一词出现频次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 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深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万人次受益,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实现直接结算,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 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
●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三分之一。
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
● 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 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同时,这也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商业保险部分的内容。对此,朱俊生表示,风险保障是保险最重要的功能。拓展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要求保险业发展方向回归其主要提供风险保障的本质属性。
他进一步从寿险和财险险两个领域作进行阐述。
对于寿险而言,拓展拓展风险保障功能,意味着寿险业要回归保障。为了充分彰显寿险的核心价值,要向“以保障功能为基础,兼顾财富管理”转型,即以健康险和养老险为主导,在税收递延和税前抵扣政策支持下发展,成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财产保险而言,要求进一步提升渗透率,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功能。同时,做好防灾减损,加强风险管理功能。由于产险业的渗透率不高,目前保险赔付占损失的比重较低,相对于未承保损失而言,保障缺口非常大。因此,拓展风险保障功能就是要提高保险对灾害损失的补偿比例,分散和转移企业、家庭、个人的财产与责任风险。同时,保险机制是损失补偿与风险控制的统一,拓展风险保障功能需要发挥保险在防灾减损与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经验,通过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为客户和为社会创造价值。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149206.21 亿元,较年初增长11.42%;资金运用收益8352.13亿元,同比增长18.12%,资金收益率5.77%,较去年同期上升0.11个百分点;
● 互联网保险签单件数124.91亿件,增长102.60%;
● 保险代理人数达806.94万人,较年初增加149.66万人,较年初增长22.77%。
